行菩薩道的象王

久遠劫前,在一處邊地的森林裡,住著五百隻大象,群象之中,有一六牙大白象王。象王志向高遠,雖處象類,心中了知有佛、法、僧三寶,常自皈依三寶,時時弘慈濟眾,並發願要成佛度一切眾生。

象王有一妻一妾,常隨不離。有一天,象王在池沼中,摘到一株非常美麗的蓮花,就賞賜給正妻,並佩戴在她的身上。象后欣喜萬分,嬌滴滴地說:「現在天氣如此寒冷,象王怎麼能找到如此莊嚴的蓮花呢?」在一旁的象妾看在眼裡,妒火中燒,憤恨地發下毒誓:「我將來一定要用鴆毒殺死象王!」象妾從此結悶於心,始終無法釋懷,日久積鬱成疾而身亡。

象妾死後,轉世投生為一相貌絕倫、聰明有智、博通古今、能觀星宿、知時興衰的女子。當時的國王聽說有這麼一個奇女子,心生愛慕,便聘納為妻。王后善言治國之道,並且能使大臣們和合共事,國王也因此而更加寵信夫人,對於夫人所說的每一句話,無不百般順從。

有一天,王后告訴國王:「昨夜,我夢見一隻大象,牠有六根美麗的象牙,真希望能獲得那種質地淨潔的象牙,製成配飾。如果得不到此寶,我就寧願死去!」

「夫人呀!不要說這種傻話,人們聽了會譏笑的。天底下那有這種奇特的大象呢?」國王滿臉疑惑。

「國王!您一定得想辦法,否則我就不想活了!」王后驕縱地說著。

眼看著王后整日憂愁,茶不思、飯不想,身體日漸瘦弱,容貌枯槁。國王心裡發慌,乃召集群臣會商,其中有一位臣子表示,他曾聽聞有六牙白象。國王立即下達命令徵召全國獵士,進一步探問此象蹤跡。結果,一位南方射師說,他去世的父親確實見過這種白象,但在非常遙遠的地方,很難找得到!於是,夫人指示這位射師:「你向南走三千里,將會看到一座高山,往山裏再走二天就可以遇到這隻白象,當你發現白象出入必經之地,就在道旁挖掘坑洞。你必須剃除鬚髮,穿著袈裟,裝扮成出家人的模樣,躲在坑裏,因為這隻白象對三寶十分恭敬。等到白象經過時,你就可以射殺牠,拔取象牙回宮。」

獵人奉命前往,並依計執行。果然,象王一見到這一位在坑洞裡的出家人,馬上升起恭敬心,在失去警戒的狀況下,為獵人所射殺。無辜的象王在臨終前疑惑地低頭輕語:「至誠皈依僧寶!不知為了何事,遠道來此取我的生命?」獵人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都說了出來,只見象王疼痛難耐並且說:「我曾經發願要成就菩薩道,行大慈悲、大忍辱,就算剁我的骨、醃我的肉,我也不退悔!我不在乎這無常的色身,因為修持仁心德行,必能速證涅槃。」於是象王便向大樹撞去,並以鼻子將象牙拔起交給獵師,且發願:「但願藉布施此牙,將來可拔除眾生的貪、瞋、癡三毒牙。」獵人遵照慈悲象王的叮嚀,逐一滅去足跡,以避免被象群報仇追殺。象王一直等到獵人走遠了,才閉目死去。這時,象群從四處集來,找不到殺象王的人,便守在象王身邊嚎啕大哭,哀慟不已。

射師帶著象牙回宮,國王見到象牙,心生巨大恐怖。而夫人拿到象牙,正想仔細看清楚時,一陣雷電霹靂大作,打擊在她身上,當場吐血而死,落入地獄。

慈悲的象王正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。

原公案出自《雜寶藏經》

省思


菩薩從因地發願行菩薩道,依教奉行,永不退悔,世世生生,乃至盡未來際持三皈、五戒,行十善、六度為己任,為法忘軀,就是如此點點滴滴填滿菩薩行的願海。

獼猴與獵人

過去在一座深山裡,住著一隻獼猴,這隻獼猴不但有過人的力量,更有著出眾的智慧,同時心中時時懷著普濟眾生的悲願。

有一天,獼猴爬上樹梢採集果子,遠遠地看到有個獵人被困在深谷之中,並且發出哀號求救的聲音。獼猴聽到了求救聲,便悲傷地流淚說道:「我曾經誓願成佛,就是為了要濟度眾生,今天我如果不救這個人,他必定會因此而死……」。

因此,獼猴就攀著崖壁到了谷底,將獵人一肩背負在身上,沿著草藤叢生的崖壁攀爬上山,踉蹌地移到平緩的坡地,並且慈悲誠懇地規勸說道:「你為了捕殺生靈,不慎跌入山谷,今日好不容易才獲救;希望你能藉此得到教訓,改過自新,切莫再造業捕殺動物、屠害生靈了。」

飢寒交迫的獵人躺在草地上喘氣休息,卻完全不顧獼猴苦口婆心的一番勸言,心裡頭不停地盤算著:「先前在山谷底當中,因為沒有食物而快要餓死;而如今枯躺在這片草皮上,也還是只有餓死的份。倒不如,一股作氣將獼猴殺來吃,就可以保全住自己的性命」。剎時,恩將仇報的獵人早已拿起石頭,往獼猴的頭頂砸了過去!

獼猴對此突如其來的攻擊毫無防備,血流遍地、驚嚇欲起,但卻不支倒地;此時,受到突擊的獼猴,心中雖有著萬分的驚訝,卻毫無悔恨,反倒更加慈悲地憐憫獵人如此心懷惡行、不知悔改的舉動,並為他感到悲傷難過。於是,獼猴便說道:「我今日無緣度化此人,但願他來世能時時蒙受佛菩薩的慈光加被,信受佛法而得度。」

在此篇故事當中的獼猴,就是佛陀在修菩薩道時的前生,而山谷中的獵人就是提婆達多。

省思


一個慈悲有智慧的修行人在遇到任何事情時,總是站在利益他人的角度,希望眾生能夠改惡向善、離諸煩惱;然而一個愚痴的人,凡事卻往往只想到自己,甚至為了自身的利益,不顧他人的性命安危、造諸惡業。

佛陀歷劫修行,時時刻刻都只為了利益眾生,縱使遇到別人的加害、辱罵、毀謗,都忍可於心,甚而擔心一切眾生未來能否值遇佛法,修解脫道。

反思時下世人,是否常在芝麻綠豆的事情上,爭得面紅耳赤?是否凡事只想到自己的利益?是否一直因為自己的貪瞋痴而枉受輪迴?

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

阿難化瓜

一日,佛陀帶了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兩位侍者一同行腳,近中午時分,一行人感到有些口渴,便在路邊的大樹下休息。佛陀見不遠處有塊瓜田,就請阿難尊者前去化緣西瓜讓大家解渴。

阿難尊者聽從佛陀的指示來到瓜田,見到田裡有位年輕女子在看守西瓜,於是阿難上前客氣地說道:「施主,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,行腳到此地,又飢又渴,您是否可以布施個西瓜,讓我回去供養佛陀?」阿難尊者話未說完,那位女子便惱怒地拒絕了阿難的請求,並惡言惡語地要阿難趕快離開瓜田。

尊者失望地回到樹下,向佛陀報告方才的過程,佛陀不但不驚訝,且微笑著對迦葉尊者說:「迦葉,換你去化緣!」阿難心想,那女子都已經不肯布施,迦葉尊者又怎能化緣到西瓜呢﹖

迦葉尊者聽到阿難尊者化緣不成的消息,自己心裡也沒多大把握,但因受了佛陀的囑咐,且心知佛陀的一言一行皆有著甚深涵義,便起身前往瓜田。沒想到,瓜田中的女子一見到迦葉尊者,就很高興的站起來向尊者頂禮,並頻頻詢問尊者從那裡來,要往那裡去?是否需要食物以供充飢?迦葉尊者還未開口化緣,女子即主動挑了一顆最好最大的西瓜供養尊者。阿難見迦葉抱著大西瓜回來,心中正感到納悶的時候,佛陀即為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說明兩人過去生的因緣。

數萬大劫以前,迦葉與阿難同為出家眾時,兩人經常結伴去行腳參訪。一天,阿難走在前,迦葉在後,行經的道路上正好有隻死貓,由於時值盛夏,死貓的屍體已出現腐臭的味道,且身上滿是蟲蟻,正在嚙食著死貓身上的腐肉。阿難一見到這隻死貓,立刻摀住鼻子,匆忙地離開;爾後,迦葉看到死貓,即慈悲的為牠三皈依,並在路旁挖了個坑洞,將貓埋葬,祝願牠能早日超生善道。

說完過去生的因緣,佛陀便對兩位尊者開示道:「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過去的死貓投胎轉世而來,因為當時迦葉為其皈依祝願的關係,所以得為人身,因此她一見到迦葉就心生歡喜。而阿難因為一念嫌惡的心,所以不但化緣不到瓜,反而還遭受辱罵。」聽完佛陀的開示,兩位尊者更對因緣果報的道理深信不疑。


省思


佛法中常云: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。」要想擁有光明順遂的前途,就要靠平時廣結善緣,具足善因善緣,則作任何事情都容易成就。

貧女施燈

貧女施燈的故事,是大家所熟悉的,難行能行的布施,深深感動了許多人。

一無所有的貧女難陀,生活總是在衣衫襤褸、飢寒交迫中度過,貧乏困頓的命運,使她必須藉著乞討過生活,生命對她而言,只有卑微與貧賤,以及毫無希望的明天。然而,一個因緣改變了她……。

那天,在蕭颯的寒風中,難陀用哆嗦的雙手乞討了整日,終於得到了一文錢,這是她用來裹腹支撐生命的唯一。

但是,燃燈供佛的消息,震憾了她的心!目睹舍衛城的王臣百姓,虔誠的用種種名貴香油、精製華燈點燃光明供養佛陀,貧女不禁心生讚歎:「佛陀住世多麼希有難得啊!」此時,點燈供佛的心願,就像一株幼苗快速的在她心中生長起來。「多麼令人慚愧啊!因為過去少植善因,所以今生如此貧窮困苦,即使想要供佛,都是那麼的窘迫匱乏。」她握緊手中僅有的一文錢;並不是不知道,如果沒有這文錢,今夜註定又要在飢餓中度過寒夜,但是她想點燈供佛的願心卻是如此堅定、義無反顧。

這微薄的一文錢,只能買最粗糙、最少量的油,但是難陀至誠恭敬的心卻比燈還光明。賣油的老販見她食不得飽,卻願意為了點燈供佛而忍耐飢寒,心中深受感動,不禁多加了幾倍的油,助成了她的心願。

黑夜來臨了!上至王宮貴族,下至平民百姓,無不以至誠的心點燃供佛的燈;如同一條光明的河流,照亮著舍衛城。貧女難陀也在人群中,恭敬的點起油燈。

當微弱的燈火點燃在黑夜中,卑微的生命彷彿也隨著燈光而改變,難陀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富足與安樂。在長跪供養佛陀時,難陀想到自己的貧窮苦難,更想到所有在闇夜流轉的眾生,心中許下心願:「願此光明照徹十方,令一切有情皆得出離生死苦海,得無上大樂!」

隨著黎明到來,不可思議的事情卻發生了!不論再珍貴的油燈,都耐不住長夜而油盡燈枯,所有的燈火都已燃盡,或被目連尊者吹熄。唯有貧女的燈,縱使傾最大的神通也無法熄滅,目連尊者簡直驚訝極了!是誰點燃的燈火?即使傾聲聞聖者的智慧神通亦不能熄滅!

「目連,供養這盞燈的主人,發了救度眾生的大願。即使引取四大海水來灌注,也無法將之熄滅。這是一盞用至誠大願點燃的燈,由於至誠懇切,所以燈明無盡。」佛陀指著貧女的燈,微笑著解開目連尊者的疑惑。

此時,難陀再度來到精舍,虔誠恭敬地頂禮佛陀。佛陀知貧女發了無上道心,便為之說法,並授記說:「二十劫後,你將得作佛,廣度眾生,名號燈光,具足十號。」感動的淚水自貧女的眼角緩緩滑落,想到佛陀住世的難遭難遇,貧女即刻長跪合掌,祈求佛陀准許她剃度出家。之後,她精進修持,成為德行高潔、受人景仰的比丘尼。

省思


安定富足的生活,或許難以想像貧女施燈的無畏與堅定;但我們卻願意發願在生活中日日施燈,即使是最貧乏困頓的時候,都要難行能行,布施、供養、禮敬一切眾生,如同燃燈供養諸佛的心,念念相繼無有間斷,身語意業無有疲厭。

每天清晨不論再怎麼煩惱,也願意對週遭的人,微笑祝願,只為相信有人比我更需要施予微笑的鼓勵。生活,雖然有著這麼沉重的壓力,但我仍願意盡力的幫助,因為相信有人比我更需要,關懷與溫暖……。即使在最糟的時候,還是願意為別人付出,只因為相信別人比我更重要,是一份看重眾生的心,一份用心燈恭敬供養未來諸佛的願心。

人生是一種實踐的過程,當我們擁有什麼樣的心,便擁有什麼樣的人生。一株含容廣大的樹根,會長出枝葉繁茂的樹蔭庇蔭行人;一顆能施予的心,能為別人點燃無盡光明;一份看重眾生的心,不需等待時節因緣才能實踐,我們用什麼心來實踐佛法,便有怎樣的身行與言語。力行慈悲與智慧,將如同燈的光明,遍照十方無有障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