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戒

道在紅塵鬧市修 全憑五戒作根由

佛法以人為根本,人道是因持守五戒而來。受持五戒將來可得人身。人有貧窮、富貴、壽夭、智愚、美醜、高矮,這些都是因持守五戒的清淨程度不同所致。

ㄧ、不殺生戒:不故意殺害有生命的眾生,如人、動物、小昆蟲及墮胎。

二、不偷盜戒:一切財物,乃至一草一木,非己所有而取,或以騙取、強奪、霸佔而得,皆是偷盜。

三、不邪淫戒:不與正配以外的人行淫。

四、不妄語戒:不說謊、搬弄是非、惡口罵人,危害他人。

五、不飲酒戒:不喝酒,乃至於不勸人喝酒、不入酒家、不思念飲酒。喝酒會使人神智昏昧,來世感得愚癡的果報。

受持一戒有五位善神謢持,持滿分五戒,即有二十五位善神護持。持戒嚴謹者,為世間人上人,感獲大富大貴果報;持中品戒者,感得一般富貴;持下品戒則可保人身。若持下下品者,雖得人身,六根卻不具全。大眾當把握今生,持守五戒,切勿空過,枉受輪迴之苦。

三皈依

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
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

三皈依就是歸向、依靠「佛、法、僧」三寶。以佛為師,以法為藥,以僧為友,憑此生生世世不離正法,永離惡道。皈依三寶後,才是正式的佛教徒,如上學要先註冊一樣,具有正名定份的作用。皈依者有三十六位善神守護,並獲三寶慈光加被。

  • 第一、皈依佛,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覺者,為修行者的導師,皈依釋迦牟尼佛,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諸佛。
  • 第二、皈依法,佛設種種次第法門度眾,所謂人道守五戒、天道修十善、聲聞修四諦、緣覺修十二因緣、菩薩修六波羅蜜。修習這些正法,做為人生的方向,便能離苦得樂,解脫自在。
  • 第三、皈依僧。修行的路很多,我們應當皈依善知識,接受他的教導,這樣才不會走錯路。

六祖大師云:「佛者,覺也。法者,正也。僧者,淨也。」藉由皈依外相三寶,實為啟發我們每個人的自性三寶。

消災超薦

消災是恭請三寶誦經持咒,仰仗三寶慈力, 以一心真誠恭敬,以祈風調雨順,消除諸種災障,使自己和陽上親眷延壽消災,增延福慧,諸事順遂,使法界祥和清明。超薦是為亡靈及累劫冤親債主超拔追薦並功德迴向,令其業障消除,離苦得樂,超生善道。

拜懺的意義

每個人都有一些業障,所謂業障,是以前所作的一些惡因,而成為現在的障礙,這些業障能障礙我們的學業、事業、道業、家庭、及身體的健康。

在佛法上講,世界上有三種人,第一種是先知先覺的聖者,聖者知因識果,知道苦是由惡業來的,所以不種惡因。第二種是知過能改,後知後覺的菩薩,知道自己造了惡業就會懺悔,以慚愧、懺悔的心,不再犯同樣的過錯。第三種是沒有慚愧、懺悔心,不知不覺的眾生。社會上有很多眾生,不斷地造殺、盜、淫,起貪、瞋、癡,這些人就是墮落,現在受法律之苦,將來還要受惡報。如果能至誠懇切地懺悔,則業障就會消除,善根就能增長。

佛經記載,懺悔能生一切功德。在佛陀時代,阿闍世王和提婆達多兩人串通,違背佛教、破壞佛教,後來,阿闍世王生了一身的毒瘤,當時耆婆是最好的醫生,什麼病都能醫好,可是耆婆告訴阿闍世王:「大王!我是天下的神醫,什麼病都能醫,但是你的病我卻不能醫。因為你謗佛、謗法、謗僧,這是業障病。這種病只有你親自到釋迦牟尼佛那裡虔誠懺悔,業障才會消,病才會好。」這時候,阿闍世王就找了人,將自己抬到釋迦牟尼佛那裡去至誠慚愧懺悔,由於至誠懺悔業障,業障消了,身上的毒瘤就好了。

一般人有了病,天天去找這個醫生、找那個醫生,卻不知道慚愧、懺悔。佛法告訴我們,除了用醫藥以外,還要知道懺悔、要反省自己的身、口、意,要發菩提心,這樣就能消除惡業。

懺悔有事懺、有理懺。事懺,就是發露懺,以香花、水果等四事,恭敬供養佛法僧三寶,在三寶前至誠懺悔。第二種是觀罪性空,所謂「能禮所禮性空寂」,觀罪性不可得,身體也不可得,心也不可得,這念心一念不生,稱之為「無生懺」。一念不生,站得住、站得長,那裡還有什麼罪?所有一切罪都能滅,如同禪宗祖師所說:「千年暗室一燈即破。」一燈就是一念不生。我們無始以來黑暗的病痛,只要安住當下這念心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如如不動,就契入不可思、不可議的境界,什麼業障都消了。

目前中台山在北、中、南都有設立精舍,精舍除了有固定的禪修班之外,還有不定期的拜懺法會,歡迎大家前往共修,消除業障,成就菩提。

三昧水懺

三昧水懺的起源,是唐朝的悟達國師,遇迦諾迦尊者,教他以三昧水洗滌人面瘡而消除累世冤業的懺法。

在唐朝懿宗皇帝時,有一位知玄悟達國師,在他年少還未被封為國師時,曾參訪叢林,掛單在一間不知名的寺裏,正巧另一位僧人也掛單在該寺,但那位僧人得了很重的病,通身長滿了瘡,發出很難聞的臭氣,所以都沒有人想要和他來往,國師住在他的隔壁,很同情他的病苦,常常照應他,一點都沒有討厭躲避的感覺。

不久那位病僧的病也好了,為了道業各奔前程,在臨別的時候,那位僧人為了感激知玄和尚的德風道義,就對他說:「你以後如有難臨身,請你不妨到西蜀彭州九隴山來找我,我會設法解救你的災難。記住山上左邊兩棵大松樹連在一起,那就是我居住地方的標誌。」說完便離去了。

後來知玄和尚因為德行高深,唐懿宗十分崇敬,賜他沉香莊飾的寶座,悟達國師坐上寶座之後卻生起一念傲慢心,心想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,於是從這時候開始,膝蓋上便生出一個人面瘡來,長得和人面一模一樣,每次還要用飲食餵他,也能像人一樣開口吃東西,悟達國師當時痛苦難忍,遍請各地的名醫,但是每位名醫都無法醫治。

國師這時突然記起過去,同住的那位病僧臨別所說的話,於是便前往西蜀彭州九隴山去尋找。一日,天色已晚,忽然看見了兩棵並立的松樹,再往前一看是一座金碧輝煌的殿堂與那僧人,兩人相見甚歡,國師便把所患的怪疾告訴他,僧人便加以安慰,告訴國師不要擔心,只要用清泉水洗一洗即可。

次日清早僧人就令一個孩童引領國師到巖下清泉的溪旁清洗,國師剛要捧水洗人面瘡時,人面瘡竟然大聲呼喊:「不可以洗啊!您知識廣博、見解深遠,但不知是否曾讀過西漢書上,袁盎與晁錯傳呢?」國師回答說:「曾經讀過。」人面瘡就說:「往昔的袁盎就是您,而晁錯就是我,當時晁錯被腰斬時,心懷怨恨,因此我累世都在尋求報復的機會,可是您十世以來,都是身為持戒嚴謹的高僧,冥冥中戒神在旁守護,使我沒有機會報復,而今您受到恩寵,動了一念名利心,無形中德行已經虧損,因為這個緣故,我才能接近您的身邊來報仇。現在蒙聖人迦諾迦尊者出面來調解,賜我三昧法水(此三昧水是迦諾迦尊者三昧力的加持而成三昧法水),讓我得解脫,今後我不再與您為難作對了。」

悟達國師蒙受聖人的救護,洗除多生的宿冤,因此寫成懺本,早晚恭敬禮誦,來報答大聖的恩德,並命名為慈悲三昧水懺,就是取尊者以三昧水洗人面瘡,解開兩家累世冤業的緣故。

今日大眾在禮拜懺悔時,藉由祖師大德身行、言教的提示,應當發起真誠的清淨心,以三昧法水洗去我們累劫的塵垢。

八十八佛洪名寶懺

在清朝時,有一位道霈法師,年幼出家修行,第一次誦八十八佛名,身心即得到未曾有的清涼。到了年老時,每一次稱念,依舊法喜充滿,但從不知八十八佛名出自何經,於是深入經藏,才知道八十八佛的前五十三個佛名出自藥王藥上經,而後三十五個佛名則出自大寶積經。經中所陳述的始末甚為詳細,但當初集八十八佛名者,卻削去了經文,只錄佛號而已。道霈法師深怕往後的讀者,持此懺本視為泛泛之物,因輕慢而招罪過,因此節錄二經當中的緣起,想要讓行者能夠發起正信、大願,至誠懇切地禮敬誦持。

世尊過去世曾在妙光佛的末法時期出家學道,聽聞五十三佛名,心生歡喜,於是展轉教三千人皆受持五十三佛名,這三千人最後都成就佛果,此即三世千佛的由來。世尊又感眾生罪業深重,特令眾生禮拜三十五佛以求懺悔。所以只要真心學佛者,在此生有難遭遇想,生慚愧心,盡心盡力的奉持,必定能夠業障消除、智慧增長。

梁皇寶懺

梁皇寶懺是南朝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的。緣起是皇后郗氏在往生後的數月,有一天梁武帝正要就寢時,聽聞外面有騷亂的聲音,於是出去一看,竟然是一條大蟒蛇,而且睜大眼睛望著他。這時候武帝大驚不已,不知如何是好,便對蛇說:「朕的宮殿嚴警,不是你們蛇所生之地,看來你必定是妖孽。」蛇於是對武帝說:「我是你的皇后郗氏,妾因為生前喜歡爭寵,而常懷瞋心及嫉妒心,性情慘毒,損物害人,所以死後墮入蛇身。現在沒有飲食可吃,又沒有洞穴可以庇身,而且每一片鱗甲中有許多蟲在咬,真是痛苦萬分。由於深感皇帝平日對妾的厚愛,所以才敢顯現醜陋的形貌在您的面前,希望能祈求一些功德,脫離蟒蛇之身。」蛇說完之後就不見了。

武帝將這個情形告訴誌公禪師,禪師對梁武帝說:「必須要禮佛懺悔才能洗滌罪業。」武帝於是請誌公禪師搜尋佛經,摘錄佛的名號,並且依佛經來撰寫懺悔文,總共寫成十卷。然後武帝就依照懺本為皇后禮拜懺悔,有一日,突然聞到異香遍滿室內,久久不散。武帝抬起頭來,看見有一個人,容儀端麗,對他說:「我是蟒蛇的後身,因為承蒙皇帝為我作功德,所以現在已經超生忉利天,今天特來致謝。」言畢就不見了。

梁皇寶懺從梁朝流傳至今一千餘年,行人若能依此懺文虔誠禮拜、慚愧懺悔,並檢討改過,以慈悲、智慧的法水洗淨愆尤,必得佛陀慈光加被,業障消除,善根增長,身心清淨,平安吉祥。

普門品及大悲懺

俗諺云:「家家有彌陀 戶戶有觀音。」在中國,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、聞聲救苦,早已深植人民的心中。

觀世音菩薩,又名觀自在菩薩,於過去無量劫中已經成佛,名為正法明如來。觀世音菩薩,於過去劫中,聽聞到廣大圓滿無礙的大悲心陀羅尼,為了利益一切眾生,於是發願要具足千手千眼,廣行菩薩道,而當下立刻圓滿其身。觀世音菩薩雖具有不可思議的威神力,然以大悲願力,示現菩薩身,以千手千眼,護持眾生,聞聲救苦,現三十二應身,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。並發願令受諸苦惱的眾生,只要聽聞或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,皆得解脫。

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的一品,描述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及護持正法的心願。而大悲懺則是宋代天台宗四明知禮法師所編集的。菩薩之慈悲與願力不可思議,若依普門品、大悲懺,以恭敬、清淨的心禮拜觀世音菩薩,則每一位禮懺的大德,除了有求皆遂之外,相信更能夠學習菩薩的慈悲與願力,成為觀音菩薩的千手千眼。

浴佛節法會

浴佛節是為了紀念佛陀的誕生。在三千多年前,摩耶夫人夢見六牙白象從右脅進入,因而懷有身孕。十個月後,夫人於回娘家待產的途中,於藍毗尼園,看到微妙芳香的無憂樹,便舉起右手攀扶,這時世尊即從右脅降生到世間,並且向四方各走七步,腳下步步均生大蓮花;然後一手指天、一手指地說: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。」(「我」指眾生本具的佛性)此時大地震動,天女散花,四天王以十二種香湯、名花灌沐太子金身,九龍亦從上而下吐水,一溫一涼為佛沐浴,人天無不歡欣鼓舞,因為世尊的到來,為三界熱惱的眾生,帶來無比清涼的佛法,更為迷失的眾生找到一條解脫之道。

為了紀念佛的誕辰,佛弟子在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,都會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法會,讓場景重新浮現在眾人的眼前,會中會製作一個花亭,亭中安置誕生的佛像,大眾於禮拜供養後,用香湯灌沐,藉香花淨水灌沐佛像的儀式,恭敬供養祈增福慧暨提醒自己外離身垢、內離心染,時時刻刻保持身心清淨,藉此啟發內心的慈悲與智慧,這即是浴佛的真義。此外還舉行拜佛祭祖、供養僧眾、花車遊佛等慶祝活動。

根據《浴佛功德經》記載,以清淨心灌沐佛像,有十五殊勝功德,並能令眾生「現受富樂,無病延年,於所願求,無不遂意,親友眷屬,悉皆安穩,長辭八難,永出苦源,不受女身,速成正覺。」以虔誠恭敬心,口誦「沐佛偈」,手持香湯浴佛,此殊勝功德,必能成就如佛陀一般的智慧及功德,並藉此回向,祈願眾生皆離垢染,同證如來淨法身。

中台禪寺每年擴大慶祝佛誕,讓更多的民眾,了解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;而舉辦豐富的藝文活動,則是顯示出佛教的多元化和時代性,以及佛教在我們的生活、文化、風俗民情中多方面的影響。

在緬懷佛陀這一位最偉大的聖者時,我們也應該想起:佛陀是如何挑戰人生最大的難題──生老病死,而一心一志的追尋解脫之路;如何面對重重的考驗,而始終堅定不移;如何以無盡的慈悲,普化群迷。今日我們慶祝佛誕,也應如釋迦牟尼佛般發大菩提心,讓自己成佛的種子萌芽。有朝一日,因緣會聚時,悟到生佛體同,生死性空,佛本不生,亦無所滅,方是真正的慶祝「佛誕」!